关于2025高考地理中“乡村振兴”类题目浅解及对试卷命题过程中的考向把握
地理研究员 张志永
2025年高考地理除新疆、西藏(全国卷)外,其他地区都为地方单独命题(包括西北卷和东北卷),在基于高中知识考查范围内,各地方卷各有特色,也有相似点。本文主要从人文地理方面对2025高考地理命题角度进行浅谈论述。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25年高考人文地理全国卷及地方卷关注乡村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以国家战略和传统文化为情境,结合具体案例,以丰富多元的真实情境为载体,培养家国情怀与人地协调观。试卷创新考查方式,强化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为地理教学及地理命题指明方向。
下表为2025年不同省份高考地理试卷中乡村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相关试题。
题源 | 题号 | 题型 | 考查区域 |
全国卷 | 4~6 | 选择题 | 江西省吉安市 |
东北卷 | 1~2 | 选择题 | 浙江省安吉县 |
河北卷 | 3~5 | 选择题 | 浙江某村庄 |
河南卷 | 4~6 | 选择题 | 浙江沿海岛屿 |
广东卷 | 13~14、17 | 选择题、综合题 | 广东省沿海村庄、太湖岛屿古村落 |
湖南卷 | 6~8 | 选择题 | 浙江山区 |
湖北卷 | 13~15 | 选择题 | 长江江心岛聚落 |
云南卷 | 1~3 | 选择题 | 云南独龙族聚落 |
由表可以看出,众多地方卷高考关于以乡村作为载体的考查内容,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偏少。以乡村背景为考查的区域选择下,南方山区及河湖是重点考察区域,其中浙江省是考查区域的重中之重,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乡村聚落保存较完整,传统文化及建筑形式特色鲜明,山—水—田园式的乡村聚落更能体现人地关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借鉴及指导作用。通过选择这些区域作为考查内容,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让学生了解并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人地协调观念,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建设情怀,将来在乡村振兴中贡献一份力量。
下面选取全国卷与地方卷乡村考查形式,进行具体分析。
全国卷4~6题:
江西省吉安市渼陂(měibēi)古村,地处赣江支流富水河下游河畔,地势低洼,常遭洪涝灾害。为减轻水患,早期人们挖掘水塘,后逐渐形成“两河一塘(群)”水系(如下图所示):富水河水经进水闸入村后分为两支,各串联若干水塘,并连接街巷的排水沟渠,最后汇入渼水;渼水经分流水闸分为两支汇入富水河。据此完成4~6题。
4.渼陂古村早期挖掘水塘的目的是
A.提供水源 B.方便运输 C.养殖水产 D.蓄积雨洪
5.渼陂古村“两河一塘(群)”水系在有效防御水患的同时,实现了村落内
A.水资源节约利用 B.引水排水等量 C.水体不断更新 D.地下水位下降
6.渼陂古村治水模式对生态建设的启示是
A.广泛植树种草,加快碳汇建设 B.因地制宜治水,合理利用自然
C.加强雨污分流,促进环境改善 D.减少人类干预,实现自然恢复
以江西吉安渼陂古村水系治理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古人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治水智慧。渼陂古村的“两河一塘(群)” 水系布局,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与居民生活需求。试题要求考生分析该水系布局的原理、对村落发展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生态保护中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剖析,考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呼应了当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生态智慧的时代需求,使考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生态保护意识。
湖南卷6~8题:
浙江省楠溪江流域的屿北村坐落在山麓河谷地带。在由南向北发展的过程中,该传统村落逐渐形成了“小型房屋-中型院落-房族大院-族群单元”4个层级的院落空间形态。宗祠具有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功能,通常坐落在村落中心位置。下图示意屿北村空间形态。据此完成6~8题。
6.与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最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村院落空间形态层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地理环境 B.家族繁衍发展
C.道路交通演变 D.居住条件改善
8.该村宗祠未处于村落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村落发展 B.聚落布局 C.街巷格局 D.风俗习惯
以浙江楠溪江流域某山麓河谷村落空间形态及演化为背景,结合南方乡土文化,考查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该村落是典型的山—水—田园式乡村聚落。试题将具体的区域图转化为平面示意图,与常规的考查方式略有差别,培育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试题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山、水、田园中合理组合聚落布局,使之呈现人地协调发展,在深度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南方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特征,如族群而居、祭祀等传统乡村聚落文化表现形式。
总结: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今后高考命题中,乡村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依然是考查重点,此类题目考查方式更加多样化、考查内容更加复杂化,但同时也有迹可循。如2025广东卷地理13~14题,以本省沿海乡村为考查载体;2025湖北卷13~15题,以长江江心岛聚落为考查载体;两省地方卷选取考查区域均趋向于本省区域或本省常见的景象,表明今后部分省份的地方卷命题可能向往考查乡土地理,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家乡、融入家乡。